《现代儒学》自2016年创刊,本刊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,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多样性的增强,儒学作为东方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。为了丰富杂志的内容,现代儒学还设有几个特色栏目,例如“名家访谈”,邀请知名儒学学者分享他们的见解;“书评”部分则会对最新出版的相关书籍进行评论,为读者提供选书指南;此外还有“青年论坛”,鼓励和支持年轻学者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。
本刊主要面向对儒学有兴趣的学者、教师、学生以及任何希望深入了解儒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人士。其内容不仅适合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,也适合那些希望通过学习儒学提升个人修养、改善生活品质的社会大众。杂志致力于将深奥的儒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,促进儒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。杂志旨在搭建一个平台,让来自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可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,共同探索儒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新角色。报道最新的儒学研究成果,介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视角。
1、来稿应提供作者真实姓名、性别、出生年月、民族、籍贯、职务、职称和工作单位、研究方向、通讯地址、邮政编码、电话和电子信箱等信息,并用单独一页纸打印,以便匿名审稿。
2、文字必须干净、灵性,拒绝平铺直叙,反对概念化和古板的构架。投稿请用宋体、题目小二号、正文小四号,附作者简介、地址、电话,或所载刊物名、网址。
3、注释:页下注,采用Word脚注功能注加在页面底端。脚注编号:①、②、③……基本格式:[国籍]作者:《书名》,出版社和出版年,页码。(中国国籍不用加注);电子文献:[序号]主要责任者.电子文献题名[EB/OL].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,发表或更新日期/引用日期。
4、来稿请附第一作者的简介,包括姓名、出生年份、身份证号码、性别、籍贯、民族(汉族免)、学位、职称、工作单位、主要研究方向;并注明通讯地址、电话、电子邮箱及邮政编码。
5、摘要包括目的、方法、结果、结论4部分,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,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。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、文中所有作者姓名(汉语拼音)、单位名称、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,其后加列国名。
6、论文题目宜简炼、准确,必要时可加副标题。主副标题要各有侧重,主标题尽量传递核心论点、学术创新点,副标题应限定研究范围、学科范围,廓清研究对象,标识文章性质。题目用华文中宋小二号字,居中。
7、为了方便编辑部与作者取得联系,投稿时请附作者信息,包括第一作者的姓名、单位、详细地址、邮政编码、电话号码和邮箱,以及其他作者的单位。
8、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:严格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~3102-93量与单位》的规定,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。
9、引文超过150 字换行另起;上下各空一行;第一行缩进4 格,以下各行缩进2 格。夹注置于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之后。引诗超过8 行换行另起,规则同上。
10、本刊稿件从发表之日起,如无电子版、网络版、有声版等方面特殊说明,即视作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电子版、网络版、有声版等的复制权、汇编权、发行权、翻译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转授权等专著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