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,办刊以来,融指导性、实用性、知识性于一体,发行周期为:月刊,经过杂志社调整,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,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。
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始终以突出师范性、学术性、地方性为自己的办刊特色,刊发了大量学术水平较高,思想政治性强,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方面的论文,在学术界,教育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,获得了普遍的好评。
《兰州教育学院学报》现已更名为《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。
(一)题名要科学、精练、准确、具体,一般不是一个完整的语句,基本由关键词串联组成,是具有名词性特点的一段文字。
(二)文稿要求观点新颖独到,具有学术参考价值或实务指导意义。
(三)参考文献中的作者,1~3名全部列出,3名以上只列前3名,后加“,等.”,外文作者名应与PubMed数据库一致。
(四)摘要应具备以下4项内容: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和过程、试验结果及主要结论;应有独立性和自明性,注意突出研究工作的创新点;篇幅约为200~300字。
(五)作者应标明工作单位全称,所在省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、电话、E-mail等,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。
论《伤逝》中子君主体性的失语
作者:罗敏仪
情欲的辩证法--重读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
作者:邓迎春
欲望、现实与净土--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野下的《山河入梦》
作者:谢珍晶
唐·德里罗《白噪音》中的景观社会
作者:承雯珊
从《活着的士兵》《武汉作战》看石川达三的笔祸与妥协
作者:李欣欣
《爱药》中的异质空间解读
作者:潘晨燕
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《追风筝的人》
作者:李康
小人物的闹剧--空间批评视域下哈金的《池塘》
作者:王立宏; 张海新; 李月欣
伊丽莎白·毕肖普《六节诗》中流动意象的分析--从图形-背景理论的角度解读诗人的心灵创伤
作者:张嘉伦
从二元对立视角解读《看不见的人》
作者:赵佳敏